COVID-19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生活。 自從2020年開始,博愛基金的義工們已經沒有機會繼續每一年親自為山西馮村博愛學校進行學內義診及其他義務工作。祇可以繼續參與籌款,繼續資助學校日常營運及修葺工程。
再者,中國政府於2022年改變了其教育政策,不再容許私辦的中小學(包括慈善學校)營運。所有私辦的中小學全部轉為國立學校。因此,博愛學校於2023年被政府接管了、並且改名為馮村小學。經過洽商,當地政府支付了1,200萬人民幣予博愛學校作為校舍及校內設施的賠償。由於博愛學校的校舍建設費大部份是經博愛基金向社會人士籌得,博愛基金積極地參與了該筆款項的使用方法。
該筆款項其中的600 萬人民幣用於支付給博愛學校的教職員作為遣散費和補償金,以感激他們多年在博愛學校的辛勞工作及貢獻,另外70多萬人民幣用於印刷「博愛傳」 刊物,派發給支持博愛基金的善長人翁及員工,以作紀念。又另500多萬元人民幣捐贈予中國友好和平基金會以支持北京大學張海霞教授的第一代大學生助學計畫「明日中華教育 - Tomorrow I Can」的推廣,受惠者包括山西省以至全中國的學生。
博愛基金紮根香港,面向中國,將繼續關顧在中國及香港有需要幫助的人士,為他們提供支援,包括投放資源去幫助患上「認知障礙」的長者及組織不同的義診服務。我們歡迎社會各界人士的參與和支持。
學校建築面積五千平方米,現有300多名小學生,全來自附近十多個儂傳貧困家庭。現聘有二十七名教師,由各地招聘而來,都經過專業師資訓練;另有生活老師六人,照顧年幼學童。
由於當地土地非常貧瘠、資源短缺、農戶生活困難艱苦,故所有學生均學費全免。另外學生均於校內留宿,目的不但是減除學生於嚴冬時在凜洌寒風中上下課之苦,更可通過群體生活,讓學生於日常生活中都感受到以愛待人的態度。
學校開辦短短數年間,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已升格為「紅旗學府」,成為當地名校。
博愛基金主席 劉惠心醫生的話